认识论二轮复习整理◎体系建构◎自主建立认识论知识体系:◎知识构建◎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个体的活动。历史性: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脱离了实践,那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获得和检验真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发展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照搬照抄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哪怕是迈出了一小步真理也会转化成谬误。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受到实践主体自身的实践水平、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和认识对象的复杂多变的特点的限制,所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