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直射范围: 之间② 直射次数: 一年一次 一年两次③ 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 南半球 __ ④ 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向北移 向南移 第一单元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的】1 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征及黄赤交角的形成原因;2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规律3 画出北半球二分二至点的日照图 4 四季、五带的划分及其依据【重点、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本节知识内容】一、地球的公转:1、概况⑴ 中心: ⑵方向: ,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定义 ⑶ 轨道: 形状:近似正圆的 轨道对地球的影响:近日点 月初;远日点 月初(4)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远日点最 , 近日点最 。 2、黄赤交角(1) 产生: 自转 (2)影响:“两个不变”—→“一个变”“两个不变”:① ② “一个变”(直接影响):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A 太阳直射点概念: B 运动规律 ( ) 赤道地球运动 公转 (数值 ) ( )C 运动周期: D 运动意义: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⑴ 变化原因: ⑵ 纬度变化规律: 两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⑶ 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最大, 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有 次最大, 次最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最大, 最小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 丹阳(32° N)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晨昏线(圈)的运动 (1)随着地球的自转,一天为周期, 运动(2)随着地球的公转,一年为周期,以球心为中心,在 之间来回摆动。2、昼弧和夜弧:昼弧 > 夜弧: ;昼弧 = 夜弧: ;昼弧 < 夜弧: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北半球)极昼极夜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归纳(小结)① 昼夜长短的状况取决于 ② 昼夜长短的变化取决于 (三)四季更替1. 天文四季:(1)划分依据: (2)夏季是一年内 最长、 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 最短、 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夏冬二季的过渡季节。2. 传统方法:我国以________为起点,欧美以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