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3 篇)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1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定律。如何使学生掌握得更好,记得更牢?我想学生自己获得的知识要比灌输得来的记得更牢。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4~55 页例题,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通过计算说理,理解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进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育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加探究、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这学期,我们学校鼓号队又增加了新成员,辅导员柳老师正在为他们准备服装呢!(课件出示商店场景) 二、展开探究过程 1、初步感知。 提问:认真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列式后沟通反馈解题思路,并借助图形加深学生对两种解题思路的体会。 提问:猜一猜,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会怎么样? 计算验证:算一算,来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板书等式:(30+25)x4=30x4+25x4 2、类比展开。 (1)出示图形,让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两种 方 法 求 出 6 套 衣 服 一 共 要 付 多 少 元 吗 ? 板 书 :(30+25)x6=30x6+25x6 (2)除了把长方形看成上衣,梯形看成裤子,把它们看成 6 套衣服,还可以看成什么? 要求 6 套课桌椅多少元,你准备怎么解决? 板书:(100+60)x6=100x6+60x6 3、体验感悟。 (1)类似这样的等式还有吗?你能写出第 4 组吗? 学生举例后,挑 3 组板书。 (2)提问:这 3 组算式相等吗?怎么证明?(计算、乘法的意义) 同桌互相检查刚才写的算式是否相等。 (3)沟通:介绍你写成功的经验 引导:你是怎么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的? 4、提示规律。 (1)提问:像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在小组里沟通。展示。 板书:(a+b)xc=axc+bxc (3)板书: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什么,师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