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查讨论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在调查讨论中把握写作问题 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 作者/ 隋福军 王永奇 今年年初,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政府机关秘书(是讨论生学历)在写材料时遇到了一些困惑。他说进机关一年多来,写了不少材料就是不能让领导满意。领导常常对他写的材料(调研报告、经验总结、领导讲话等)提出警告性建议,甚至找他个别谈话,说他的写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他对此非常紧张,心里很不是味道:领导还说,秘书工作谁都能干,关键是要看材料写的怎样。他告诉我,好不容易进到政府机关就业,不想因为写材料不过关而砸了自己的饭碗。他写信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我认为,这位同志提出的问题是当前机关干部在写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很难逃脱想写好而写不好的问题。 现在机关写作有一个通病,就是上网“抄袭”,或大段“摘抄”,或大块“搬用”,或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添枝加叶”化为已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不愿动脑,上网抄袭。领导交代让起草文稿,他(她)就上网找类似的文稿,然后加以“改造”,就算完成了任务。 有一次,我在负责全市科学进展观教育督查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督导组要求有关部门上报学习先进典型的体会文章,结果某局的工作人员竟然把湖北省一个地级市写的类似文章“改头换面”报给了我们,我越看越觉得不像是这个局发生的事情,因为文中举的事例是发生在湖北某县的,当时我就打电话责成他重新上报。他当即向我检讨说,不好意思,对不起,我太大意了。对我的严厉批判他表示接受我告诉他,上报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事例必须真实可靠不能糊弄上级。写材料一定要为单位负责,也要文责自负你这样做既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进展。 这虽然是题外话,但也提醒我们在写作中不能图省事而去抄袭。要想快速写作,必须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究写作经验,在写作实践中感知悟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有的同志可能领导交代给他的文稿一周也写不好,可有的同志一天就写好了。为什么?这是因为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技巧。我每年在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有几十篇,去年还出版了《有用写作技法》一书。我的写作经验也是在工作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学会调查讨论。所有文章形成的基础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调查和讨论。调查是前提,报告是结果。没有调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