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调查报告四篇【篇一】垃圾处理调查报告 农村垃圾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的一项最基础工作,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更是大难题,是改变农民沿袭千年的卫生陋习的一项革命、一场战争。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近日,宣城市美好乡村办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总结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思路和对策措施,形成调查报告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满足农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去年 7 月以来,宣城市委、市政府“抓住老问题、做出大文章、制造新环境”,以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为突破,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一是政府主导抓强力推动。明确县、乡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市、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县乡有关单位分区包干或联村制度。建立了一周一报告、一月一抽查、一季一检查、年终一考核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汇报会、观摩会、现场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形式,强力推动,强行入轨。市委专门部署在全市开展垃圾处理突击月活动,清理积存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共组成突击队 3300 多个,发动 4XX 多人,投工 12万多个,清理垃圾 51 万多吨,覆盖到 6400 多个自然村。郎溪县从县直单位选派 94 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为农村清洁工程联村督导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分别赴全县 94 个行政村开展督查、指导和帮扶。泾县组建 25 个攻坚小组,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进驻乡村,具体负责协调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到去年底,全市投入垃圾处理资金 2.5亿元,配备垃圾桶 79113 个、清运车 903 辆,建设垃圾池12750 个、垃圾焚烧炉 116 座、垃圾中转站 65 个,配备保洁人员 7508 人,每个行政村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经费保障、工作制度“四个到位”,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的目标。 二是宣传教化抓观念转变。各地把宣传发动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在主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深化宣传农村清洁工程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和工作举措,及时总结报道乡镇、村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利用交通沿线大型标牌、城区 led 屏幕、宣传栏、文化墙、横幅标语等载体,将宣传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结合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村民理事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