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苏教版生物必修 2 第三章 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第 1 课时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以及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准确描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解释过程与方法运用“棋盘式”进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孟得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准确运用生物学术语、图解解释遗传学现象,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及相关规律教学难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及相关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边讲边练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我们看到 F1 只表现显性性状,F1 自交,F2 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接近 3:1。孟德尔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导致了形状分离现象。 生物体有很多对性状,那两对(或更多)相对性状遗传又会如何呢?是否与分离定律一样?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 2 节的学习。(板书课题)【自学指导 1】阅读书本 P31-32,回答下面问题1、子一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显隐性如何?2、该实验研究几对相对性状?基因分离定律是否适用? 提示:若单看一对相对性状,是否遵循分离定律?3、F2 中非亲本性状是什么?表现型有几种?比例是多少?【自学成果展示】1、F1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2、2 对 粒色: 黄色和绿色 粒形: 圆粒和皱粒 每对性状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2、仔细观察,分析F2表现型的类别,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发现:四种表现型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组合而形成 亲本类型:黄圆、绿皱 重组类型:黄皱、绿圆 性状受基因控制,由此我们推测:性状的组合是基因的自由组合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F1 自交,为什么会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是如何做出假设的?【自学指导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9页的内容,完成《学习与评价》P27基础梳理的第2题,写出图3-11的遗传图解,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答案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比例(4 种表现型、9 种基因型)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YyRr 黄皱 1YYrr 2Yyrr绿圆 1yyRR 2yyRr绿皱 1yyrr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