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潼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教案

江苏省潼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教案_第1页
1/2
江苏省潼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教案_第2页
2/2
江苏省潼阳中学高二历史《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教案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教材首先介绍了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随后重点叙述了李贽的进步思想。(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 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二.“三大进步思想家”。教材叙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生活背景、共同的思想主张。学生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特征理解三位思想家的主张。(1)共同的生活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2)各自的思想代表作。黄宗羲的代表作为《明夷待访录》,顾炎武的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代表作则是《读通鉴论》。(3)进步思想主张。 教材着重讲述了三位进步思想家共同的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 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潼阳中学高二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