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学案:4.2《听听那冷雨》(苏教版必修 2)【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 学习领会本文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 3. 具体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知识链接: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余光中 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 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 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 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 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二.文中相关诗作1、《绝句》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宋)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料峭( ) 裾( )边 黔( )首 仓颉( ) 滂沱( ) 空濛( ) 蠕( )动 咬啮( ) 氤氲( ) 岑( )寂 幽黯( ) 羯( )鼓 千口寻( )海底 寒濑( ) 舔舐( ) 啁啾( ) 2.选出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 A.淋漓 蠕动 琐屑 安慰濡慕 潇潇雨歇 B. 淅沥 万籁 苔藓 忐忑不安 惊心动魂 C. 霹雹 缭绕 咀嚼 冥思苦想 皑皑白雪 1D. 惊蛰 铿锵 弥漫 蠢蠢欲动 沟壑纵横 3、解释字词:惊蛰: 料峭:淅沥: 霏霏细雨:安慰孺慕:仓颉: 滂沱: 百读不厌: 蠢蠢而蠕:云气氤氲: 雨意迷离: 宵寒袭肘: 【自主学习】1.本文的题目是《听听那冷雨》,其实文中并非仅仅从听觉一个角度去写雨,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去写? 2.作者借雨声、雨景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雨”作为他表达感情的依托? 2.作者在文中艺术地运用了通感技法,用声、光、色、味绘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雨景图。请从文中任选两个运用通感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巩固练习】学习余光中诗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长大后 /乡愁 /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