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2014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2014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1/13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2014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2/13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2014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3/13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祝福》导学案 姚景慧【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 年 5 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散文诗集《 》,散文集《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 1924 年,是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尤为惨重。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 年前后,他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此进行批判。早在 1918 年,鲁迅就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他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错一事,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祥林嫂正是属于第二种人,而且是补过无及而羞杀的。鲁迅老友许寿裳评论说:“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掉祥林嫂。”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学校2014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