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是个“技术活”大城县提升安全生产专业监管水平,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法律规范化的基层监察队伍,既专业执法又专业服务,全县各类生产事故率大幅下降,成为河北省和廊坊市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先进县。大城县安全监管的做法表明,安全监管是个“技术活”,用专业力量才能把这个“技术活”干好。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安全生产监管技术性很强:其所涉及行业众多,几乎涵盖所有生产经营领域,要求监管人员对既要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又要对辖区化工、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知识均有所了解。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各种新产业、新工艺、新材料等不断面世,新技术应用与从业人员素养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生产水平、管理能力低下,安全生产各种矛盾丛生。你不懂得相关知识,不了解企业安全“软肋”,不掌握安全疑难病症的“处方”,如何能为企业安全“把脉问诊”?然而,环顾我们周围,不少地方安全生产治理技术含量不足,仍停留在凭经验管理、靠检查督导阶段,碎片化、粗浅式的安全执法检查成为监管的主旋律,有的失之于浮:工作不具体、不扎实、不深化,热衷于夸夸其谈,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走马观花,习惯于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失之于盲:不知道企业隐患所在、风险的在、管理的重点是什么,到企业走马观花,查不深、查不准、查不细、查不实,满足于凭经验看、听、摸、闻、记,只会查安全帽、挡护板、逃生门,没有抓住实质和重点;有的失之于松:照片一拍了之,隐患一查了之,违法一罚了之,不注重对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走过场的检查,“空档式”的问责。这种蜻蜓点水、比着葫芦画瓢的安全治理,很难从系统性、根本上解决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问题。江苏省响水县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就炸出了企业长期带病生产、隐患迟迟得不到解决漏洞,暴露出我们在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不技术、不专业、不深化问题。安全管理,重在基础,重在治本。何为基础、根本?生产者和管理者素养就是基础、就是根本,对于企业来说,加强职工培训、完善约束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就能有效防范事故,而对于监管者来说,树立本质安全理念,把事后的行政考核和责任追究转变为事前的防控和监察,将安全寓于生产、管理和科技进步之中,注重源头治理,才能筑牢防范事故的堤坝。而实现源头治理,安监人员必须博学多识,用法律知识、专业管理知识把自已武装起来,多一点常态化检查,多一点实际指导,多一点事前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