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 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 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 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 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激发期待 1.老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老师再故做奇妙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比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 2 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指导朗读 (二)学习 3—7 自然段 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 3、4 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 5—7 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识字教学 1、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 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 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 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同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朗读全文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看”“玩”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