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泥塑活动总结 3 篇 小班泥塑活动总结 篇 1 在幼儿园多元美术园本课题的讨论背景下,我们结合自己班级的进展实际确立了讨论特色——泥工。幼儿园泥工活动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制作中蕴涵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制造的一系列的过程。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从激发兴趣培育基本技能、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和拓展等环节加以指导让幼儿在玩泥活动中感受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泥工特色在我们小二班里开展快三个月了,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操作活动常规,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还会收拾整理,而且兴趣日益浓厚,技能也在不断提高。回顾三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规划在前、心中有数 在特色活动开展之前,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本班幼儿的进展实际,制定了特色计划,并与主题活动相结合,预设了本学期泥工特色活动的教学内容,避开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保证特色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 根据三岁幼儿的思维水平、动手能力及手部肌肉发育的程度,我们把小班泥工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要求落脚在认识泥工的材料,为了便于展示,我们的材料以面泥、橡皮泥为主;尝试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泥工刀、模具、牙签火柴梗、吸管等)来进行造型;学习一些简单的泥工技能从手掌动作的掌握逐步过渡到五指协调动作,用搓、团、压、拧、粘合等方法塑造一些简单的物体,并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积极参加泥工活动的前提。给孩子们一团泥,多数的孩子都会本能地拿起泥摔着、捏着、用刀切着,但是行动缺乏目的性。于是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泥工作品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观察感受作品的不同造型和漂亮的图案花纹,当孩子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的同时,再拿出色彩鲜艳、五光十色的彩泥,并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参加:“今日我们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看一看,瞧一瞧,我变了什么?”(汤圆)!又变了什么?(蜗牛)!哇,真好玩!该你们变啦!这个“我变了大饼”那个“我的泥变成面条啦”!看着张张小脸兴趣盎然的样子,我赶紧赞叹:“你们真能干!很棒哦”!第一次的成功,大大提高孩子对泥工的兴趣,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教授捏泥的技巧,孩子们积极地对泥工产生了浓厚兴趣。 2、常规教育 小班幼儿手腕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