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读后感嗨!最近易烊千玺的颜值和演技大家品够了吗?《少年的你》的预告片比上映日期大概提早了半年。不知是被演员还是被那一句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吸引,等上映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过煎熬。据说电影开始没通过审查,于是情节被删减了许多,假如没有读过原著只是看电影的话有些时候可能会不知所云。所以,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源于对小说的一些感想。当然了,小说涉嫌抄袭之类的不是我此文讨论的范围。 当强与弱对峙,出现孤立与被孤立,欺凌与被欺凌的情形时,生物的潜意识会让它们趋向于远离被孤立被欺凌的一方。人害怕离群,尤其是孩子;他们比成年人更害怕因为他们往往也是弱者。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待校园暴力是不敢吭声的陈念,又有多少人对待校园暴力是壁上观,唯求不殃及池鱼。但我曾经是陈念,也曾经是魏莱。看完书的我不禁想起有一位学法律的姐姐跟我说过:总有那么一个时期,一群人会去欺负一个人,信誓旦旦地回复我没有过之后,我发现我的记忆是有偏差和掩饰的。 小时候,我曾被排挤,是那种无论如何牵强自己都无法融入进小群体的恐惧和那种听着别人拿我取乐趣的尴尬和委屈。我狭隘的世界观里没有校园暴力这四个字,当时的我似乎也并不明白我受到的那种待遇是错误的,甚至没有想过抵抗,这是因为作为孩子的无知。 后来,为了保护自己,我成为了施暴者。一个没有推断能力的孩子最可怕的就是我并不知道我自己做错了。我跟着身边的同学一起去无视、漠视一个女孩子,因为她有那么一丝的特立独行。或许,那个女孩与书中的陈念是一样的: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小结巴。因为在一个孩子的观念里,这样微不足道的区别就已经足够成为我们排挤一个人的理由。上学时,我隔岸观火;放学后,和她偷偷摸摸地做朋友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说:你别和告诉大家说哦因为我害怕,我害怕我会回到最初的窘境。 或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选择了用最愚蠢的方式在损害一个人。 当时的我并没有认识到当时我们的行为是错误的,直到某一天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我曾经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暴力过别人。书中的魏莱是一切的怂恿者,别人或许觉得她死有余辜。但是我只是觉得她心智不成熟,会以这样一个愚蠢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来安抚自己的不安。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我们才会格外渴望那个跟我们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人吧那个能站出来告诉魏莱她做错了和那个能站出来告诉被欺负的陈念说不要怕的人。 最后,我喜爱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