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VIP免费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_第1页
1/8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_第2页
2/8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_第3页
3/8
第1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战斗与和平读后感(一)在合上书的一刹那,闭上眼睛,有一股浩大而包涵的清风久久拂过我身:风中没有战斗的鲜血和硝烟,没有身体的伤痛和心口的疮疤,没有生与死的泪水,没有爱与恨的目光。唯有一股永恒生活的气息,从质朴的文字间向我吹来,以历史的面貌和丰富得难以猜透的本质,告慰了我的灵魂。有人将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对比,认为托尔斯泰是一名宏大的艺术家,却不是深刻的思想家。虽然我还没仔细比较讨论过二者的差异,也无此等功力;但我觉得,托尔斯泰作品的思想性或许较陀氏逊色,但比之二三流作家仍能做到俯视。他的作品不光折射了历史,更充盈着对于人民的怜悯与关怀,同时把人性中美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起了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爱情,那样真实而易碎,奇妙与不幸共存:犹如一面镜子,反射着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与内心。假如是浪漫主义的写法,或许安德烈会不顾老公爵的阻挠,和娜塔莎私奔;也可能与她私定终第2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身,最终双双走向悲剧的结局。但托尔斯泰描写的是生活本身。在那样背景与环境下,作为一名带有贵族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公爵,安德烈必定会答应父亲的要求,与娜塔莎定下一年的婚约;而娜塔莎作为一位情窦初开却没有阅历的小姐,也必定会投入到对其大献殷勤的阿纳托利的怀抱中。支配的只是波折的情节,而人物就像真实的存在,在这种状况下做出必定的、最合理的选择。这让他们那样富有感染力,我读到他们时,遗忘了而体验到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动。当安德烈在战场上负重伤时,历经磨难后成长了的娜塔莎来到他的床前:“请您宽恕”“宽恕什么呢?”“宽恕我的行为。”娜塔莎吻着他的手,颤抖着说。安德烈看着她的眼睛:“我比过去更加爱你,爱的更深。”这只是很朴实的一段对话,但在了解了二人过去辛酸的恋情以后,在了解了二人因为战乱,生活的转变引起的灵魂的成熟以后,我读出了一种第3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真正的精神性的爱。安德烈经受了生死的一瞬,他最终觉醒,了解到“神圣的爱”的本质含义,也宽恕了全部损害过他的人。他的人性也慢慢被金黄的神性所浸染,迈向了宗教所追求的一种完善的精神世界。假如说从前安德烈爱上舞蹈时漂亮欲滴的娜塔莎有情欲的因素,那么现在他面对娜塔莎“消瘦,苍白,嘴唇肿胀的脸”,表达的则是对于一个美妙心灵的喜爱。使我们醍醐灌顶的这种爱之涵义的表述决非说教似的灌输,而是像一条暖和的河流,从安德烈或托尔斯泰那里直接流淌到我的心中。读了这部书,我印象最深第一是这种“神圣的爱”,第二就是俄国农夫的生活和思想。作为一名“忏悔的贵族”,托尔斯泰有着他关怀底层人、体谅农夫的一面。这不仅表现为力图还原他们的自由身份,他躬身垄亩,作为一名观看者和不完全的实践者,与那些农夫呼吸着同样的空气,甚至在取得阅历的基础上努力建立了一套思想体系。这种思想力图使俄国走向贵族与人民思想上的大同,结合为一个接近“同呼吸,共命运”状态的一种共同体。第4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书中消失了普拉东这样一个农夫的形象,他和皮埃尔同处在战俘营里,用他的乐观和淳朴感动了皮埃尔,使他重拾了信仰。将普拉东描绘为一个圆形的形象,说他身体的各个位置都是圆形的,说他是“一切俄罗斯的、和善的和圆形的东西的体现”。我想这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观看到的许很多多俄罗斯底层的农夫:他们贫困,落后,然而欢乐、圆滑,可以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生存。我读到这里不由得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同样处于底层,同样以一种欢乐的姿势示人,甚至连死亡都一样,被上位者所枪决。二者的共同点让我看到了普拉东本质的愚昧和低微,但割去了他的阶级属性,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他又是那么单纯和欢乐,以致我难以对他下任何干脆的断语。在当时的状况下,革命的火焰尚未燃起,农奴制难以被轻易根除:这种欢乐的处世态度,毕竟是该提倡还是反对?若反对,农夫岂不是失去了幸福的权利?或许信仰也是一方面,支持起被压迫的农夫的是例行的晚祷,即使他们不知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