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光荣,因为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妙,老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老师又是一个对人的素养要求很高的职业,没有学识、品德、才智等一把把“刻刀”在手,是不能完成艺术品的创作的。但苏霍姆林斯基做的很好。究其缘由,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一、他拥有正确的训练理念。当其他的孩子被勒令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枯燥无味的学问时,他却带孩子们去野外玩耍,在黄昏时分看着夕阳和云彩编者自己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他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建筑城堡,去探望生病的老爷爷……在这些过程中,他逐步地启发孩子们去发觉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他的理念是: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精神负担,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欢乐,让他们保持对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四周世界的爱好,成为世界的探究者。其实,训练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而作为训练活动指导原则的训练理念在在实现训练目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指导原则是正确的,才能依据训练过程中的条件确定训练活动的方式,最终达成抱负的训练目的,产生好的训练结果。二、他是一位生活的智者,是生活中美的发觉者。老师对同学的影响不仅仅通过课堂上教授的学问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体现在潜默异化的生活影响上面。(.9xwang.Com)他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旅行,是因为作为老师的他自己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并通过旅行发觉的方式向同学传达这种美的体验,假如他自己对此没有深切的感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没有在他的心中产生过感动、兴奋、美妙的情感,那么,即使把孩子们带进森林和田野,他也无法引导孩子们去发觉大自然的漂亮。他说过,自然是孩子们语言、情感进展的源头。我想,只有自己对生活中的美时有发觉、时有体悟,孩子们语言、情感的源头才能有“源头活水”。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三、他拥有对同学、对训练的爱心和热忱。若没有这颗爱心,他不会细心关注每个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会对他们的家庭状况了如指掌,不会熟知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若没有这份热忱,他不会费劲周折地去进行训练改革试验,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取得真实牢靠的第一手资料……正如他自己说的“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乏的时刻。而每当它精疲力竭时,孩子们啊,我就回到你们身旁来。你们的欢声笑语就给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气……”我想每个老师都会经受职业倦怠期,每当自己感觉精疲力竭时不妨看看这段文字,它会给自己莫大的鼓舞!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毕生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爱的事业中去,老师不仅是最光荣的人,而且是最幸福的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