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思修论文【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没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年的历史进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方向,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精神 弘扬 培育 爱国主义 在五千年的进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一,团结统一。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都以为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而自豪,都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从秦朝统一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分和离乱,但主体仍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在于各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香港、澳门已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只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二,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沟通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教化,推崇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崇尚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对外重视睦邻友好,强调协和万邦,尊尚亲仁善邻,国之国也,强调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反对相互欺凌和相互侵略,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法律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之中。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025 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世界一些国家就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然而中共明确指出,中国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进展,给那些中国威胁论者当头一棒。 第三,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早就说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天道酬勤,勇者不惧,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这些警示名言都是中华民族品行的体现。勤劳勇敢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