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跳绳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62—63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进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小组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进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日,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竞赛,老师把竞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 62 下,小红跳了 48 下,小亮跳了 70 下。 二、探究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究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 62 – 48 70 – 48 70 – 62 62 + 48 48 + 70 62 + 70 2、探究算法。 先请学生估量以下 62 –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过具体计算,进行验证。 假如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沟通,互相帮助。 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 (1)我想 62 – 40 = 22 ,22 –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 48 看成 40,减完 40,还少减了 8,所以再减去 8 等 14。 (2)我想 62 – 50 = 12 ,12 + 2 =14 ,把 48 看成50,减完 50,还多减了 2,所以再加上 2 等 14。 (3)我想各位上的 2 不够减 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 12 –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 10 – 40 = 10 ,再把 10 + 4 =14。 用的是“满十进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6 2 十位上的 6 借走 1 还剩 5, - 4 8 5 – 4 = 1 1 4 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正确即可。 3、比较几种算法的简便性。 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