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敬老养老的新模式――关于铁岭市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的调查 新时期农村敬老养老的新模式――关于铁岭市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的调查 农村五保供养已走过了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我们制造并推行的农村敬老院集中供养方式,为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推动,农村敬老院过去"一乡一院"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在挑战面前,铁岭市民政局从 2001 年开始,打破农村敬老院原始布局,探究建立了新的管建模式--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对养员实行集中供养,这个在全国尚属首创的重大探究,使该市的敬养老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目前,已有 3000 多名养员告辞昔日的漏屋冷炕,住进了花园洋房式的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安享晚年。 "一乡一院"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福利事业进展的需求 铁岭市现共有五保对象 8382 人,其中分散供养 4951 人;集中供养 3431 人,入院率达到 40%。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对农村敬老院投资改(扩)建,但受多种因素特别是经济实力所限,敬老院整体建设水平得不到提高,一些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上不去,导致出现火灾、煤气中毒等事故发生。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一乡一院"的办院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社会福利事业进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展,传统的"一乡一院"模式日益显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一是房屋破旧。铁岭市原有 101 所敬老院。这些敬老院的院所几乎清一色是在原来生产队队部或青年点的基础上建起来的,这些至少有着三四十年历史的房子,面积小且破旧不堪,五六个养员挤在一个大炕睡觉不说,相当一部分房屋漏雨、墙基下沉、墙体龟裂,另外,各院养员们冬季取暖基本都是靠"生炉子",存在着事故隐患。虽然各级政府每年也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维修,但由于布局分散、数目较多,投入的钱无法形成整体效益,所以,各院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二是土地资源浪费。过去每所敬老院占地面积都达到 40 亩以上,而平均每所敬老院只供养不到 20 人,铁岭县白旗寨乡敬老院占地 30 多亩,仅供养 5 名养员。大面积的土地上只有几间破旧的住房,供养着为数不多的老人,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三是服务人员多。过去乡(镇)政府对敬老院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管理,拥有对敬老院人、财、物的指令权与管理权。敬老院服务人员的任用、管理、工资均由所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