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为何硬币流通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在欠发达地区,硬币普遍受到冷遇。商场里找零的时候,顾客一般会对营业员特意说一声:“不要给我硬币”;人们在娱乐、消费、看病付款的时候,身上没有纸币零钱而有硬币零钱,支付时几乎都要小心翼翼地问一句:“收硬币可以吗?”。甚至连各金融机构,在支付客户存款本金和利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硬币难以给付出去的麻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硬币作为我国法定流通货币的一种形式,本应和其他纸币一样,在市场流通中发挥其作用,是什么原因使得欠发达地区把它们给冷落了呢? 二、原因探究 欠发达地区硬币流通较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硬币本身的特点和其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得持币偏好不高。硬币本身有着其特有的品质,是其他纸币难以替代的。但硬币也有着容易遗失、不方便较大量携带等缺陷,装在身上显得十分麻烦,并且数量不多却占了很多地方。除非是存在一些非用其支付不可的场合,否则一般在消费者中难以得到很高的持币偏好。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硬币币值设置逐步与社会需求出现距离。目前流通的硬币中币值设置最高是一元硬币,从目前情况看,这个币值设置逐步与社会需求不太适应。由于物价较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几角钱的消费品或消费项目已少之又少,假如没有超过 1 元币值的硬币,无形中就加大了对 1 元币的携带需求,增加了麻烦。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同意使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这也是硬币难以在市场流通中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三)欠发达地区投币公用设施少制约了硬币的使用。欠发达地区投币公用设施建设步伐还较为缓慢,诸如投币电话、自助消费或自助服务设施少之又少,地铁等更是没有。需用硬币的观念在群众中没有建立。由于支出渠道少,兑换麻烦,群众觉得硬币是“拿在手容易、用出去困难”,因而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都不愿收硬币。 (四)一些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虽然大部分金融机构积极、热情、周到地为广阔客户和商家服务,但也有个别机构或人员有时以不便保管、没时间清点等理由,使得硬币兑换渠道不够畅顺,打击了客户或商家收硬币的信心。 (五)观念意识的影响。当前对人民币知识的宣传工作还不够广泛和深化,人们对于硬币流通不可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