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教学设计教材介绍:本节课是为智力障碍一年级学生设计的生活化语文课。课堂主要通过大量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让智力障碍学生认识毛巾,认识词语“毛巾”,会读“毛巾”。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一年级一班的六名学生,其中一名苯丙酮尿症,智力发育迟缓,语言进展迟缓,行为随意性很大。两名唐氏综合症,发音说话不好,中度智力障碍,能听懂一些指令。三名自闭症,又分三层状态,一名中度智障,能听懂并配合一些指令,有语言,爱说唱,有时口齿不清;一名能听懂但很少配合老师的指令,语言和行为刻板,要在老师的不断提醒下有一些注意力;一名严重自闭,脑发育迟缓,几乎没有配合意识,说话多是鹦鹉学舌。本节课的分层目标主要根据认知、配合能力和语言的进展需要进行。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始终遵循: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理论层次,以学生为主体,医教结合的理念。通过活动和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但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不稳定,老师在分组练习中要善于变换方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 组:能认词语,读词语,说简单的句子:这是毛巾。或者:谁的毛巾。或者:这是谁的毛巾。B 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词语,并会读。C 组:能知道自己的毛巾,基本能发清楚“毛巾”的音。D 组: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集中注意力认一认实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认词语;指、摸实物认词语;图与词卡、实物联系一起认一认,读一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词语,培育学生的多感官协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对所学知识能感兴趣,懂得要讲手的卫生,洗完手后要用毛巾擦手。康复目标: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多读多说,纠正发音。锻炼学生手、眼、耳、口的多感官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图片认词语,并会读。知道洗完手后要用毛巾擦手,说一说:这是毛巾。或者:谁的毛巾。或者:这是谁的毛巾。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词语卡片、实物、多媒体设备教学时间:35 分钟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拍手念儿歌,组织教学。 儿歌《坐坐好》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了,坐坐好。听老师,说上课,快起立,问声好。我点名,你答到。比一比,坐坐好。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尽快进入角色。师生问好,点名,老师走向同学和他们拍拍手,以示鼓舞学生仔细听了。(当老师点名时能够有反应,自己答“到”并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