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的培育驯化步骤一、步骤1、氧化沟连续进水,使内沟污泥浓度达到 500mg/l 以上,然后启动曝气机闷曝(不进水,不取水);2.2-3 天后,停止曝气,静止半个小时。排出上清液 1/2 左右,充满新奇污水后(添加营养源),继续闷曝 1-2 天后,再排走氧化沟,二沉池 1/2 左右上清液(往后每天多次,MLSS 上升,需要营养源多)。添加污水,闷曝以后,要反复多次添加污水做营养源。直到形成絮状体。SV30 在百分之 30 左右,活性污泥镜检结果,菌胶团已形成,可见到漫游虫,草履虫,钟虫,轮虫等。这段时间大约为 10-15 天。3.改间接进水或者为连续进水。改闷曝为持续曝气(使曝气中有足够氧气),微生物将二沉池的污泥及时全部回流到曝气池。(如不及时,微生物长久,积累,缺氧气死亡,有机物腐烂发酵会发臭。)此阶段 10 天左右,使氧化沟污泥浓度达到 2000-4000mg/l,SV30 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4.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 PH 值、DO 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5.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 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推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 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6.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育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二、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 CODcr浓度、pH 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推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 10~40℃,最佳温度在 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育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2、pH 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 pH 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 pH 值为 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 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