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苏轼诗词的艺术手法

浅析苏轼诗词的艺术手法_第1页
浅析苏轼诗词的艺术手法_第2页
浅析苏轼诗词的艺术手法_第3页
浅析苏轼诗词的艺术手法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时年仅二十一岁,深得欧阳修赏识。仁宗初读苏轼兄弟文章,退而喜道: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时宋王朝积弱,苏轼主张洗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力主兴革。熙宁初,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新法,故离京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元丰二年七月,因一些新党分子诬陷他的诗句讽刺新法,被捕入狱,险些丧命,此即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黄州。期间开辟荒地,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哲宗元年(1086),召回朝为翰林学士。因不同意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遭旧党排挤。先后任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知州。昭圣元年,新党再执政,又被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赦还。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卒于常州。苏轼思想比较复杂。政治上以儒家为主体,对人生的态度上又以佛老为指导。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胸怀。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处顺境不流于逸乐,处困境也不陷于颓废。他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却也造就了一代的文学巨匠。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作家。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文章和父,弟称三苏,入唐宋八大家。他的书法入宋四家。他的词独辟蹊径,高出人表。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了词的各种束缚,使词成为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形式。《四库全书》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亲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作为一个全能艺术家,巨儒政治家,一个刚直率真,放荡不羁的文人,一生的曲折不尽言表。自年轻还朝起用,谄害,贬谪,起用,再遭谄害,再被贬谪,十多年中,似乎什么不公的事他都遇到了。对苏东坡这样的一个有浪漫性情的文人来说,坎坷人生必会带来有魅力的诗文。于是,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生气过去了,尖酸也临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古往今来,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而面对频频袭来的动荡激流,有人默默归岸,欲了然万事,虚纳万境而独长醉,有人做中流砥柱而长年醒,有人独立不惧,潇洒自适,且醉且醒。东坡自能在人生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