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从文自传读后感从文自传读后感(一)昨天,网购的《从文自传》来了。书到时翻看了一下,觉得图大字小,版本并不非常抱负,但究竟是我渴读的书,携了回家。晚饭后,唤女儿洗碗,我自捧起此书读了起来。这一读,不忍释手,从客厅读到床上,一口气读到差不多凌晨一点,读罢方歇了这一口气,洗漱就枕。我习惯从文字里熟悉。我以往从书里、从图片里得知的沈从文的形象,是温文尔雅的,是内向略带羞怯的,料不到他年幼时是这样的顽皮好玩,年少时的阅历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这一回,我从这书里得出另一个沈从文的印象,那是一个爱逃学贪玩,对世上一切有深切爱好的天真的孩子,一个英勇的兵士与自然的对人世布满奇怪心的诗人。沈从文生长于风云变幻的二十世纪,他生命历程的前二十年在辛亥革命前后,正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之始。他自幼年起便看惯了民间的各种风第2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情,包括生民们无因被杀头,作为军队里的书记员,他亲历过种种血腥场面,也结识了许多纯朴的、富于血性与传奇的底层人物,在湘西那个穷乡僻壤,历史的行进并不比城市慢,甚至较城市更为残酷,更充斥着剑影刀光。年幼的沈从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在大时代变动的风云中,由最初逃学的顽童长成为渴求学问的青年,转而决心离开湘西,走向一个新世界。这是《从文自传》大略的内容。湘西秀丽的山水,滋育了沈从文温润的性情;湘西人的纯朴与狡猾,鲁莽与威猛又滋养了他单纯坚韧的共性。沈从文是那个时代的诗人,他经受着、观赏着,学习着生活与人生这部大书,若即若离,若喜若悲。最终,那些在他心头铭刻的形象便一个个从他的笔底跳出来,鲜活生动我觉得,文学家从来不是培育出来的,而是天才,是天生的时代之纪录者,文化之传播者。沈从文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学校毕业,年纪轻轻,便受徐志摩与胡适之观赏,成为高校讲师;他自学成材,却成为现代着名的作家、文体学家、历史文物讨论家,我想文学大家这个桂冠也将永久会戴在他的头第3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上,他的作品是非常珍贵的中国人的精神财宝。沈从文的作品好在哪里?散淡?韵味无穷?诗意含蕴?远不止这些!他的作品是当时中国历史的散章,里面有画意诗情,有人情世态,有活动的声色香味,有无言之美!你能从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脉动,能感知那段历史当中人的气魄情味。他行文的风格清淡平和,文字简约素朴,却意韵深长,这正是文学的至高境界,现代作家中能有此境界者着实不多。要真正读懂一个作家的作品,最好的方法是得了解其作家本人,了解其生长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与成长过程,因为作家本人的成长与气质必定浸染了环境所给予的种种影响。我也曾去过湘西,到过沈从文的家乡凤凰。虽然只是一二日游,但当地的民风之彪悍,湘西人之匪气给我留下极不好的印象,或者现在的湘西早已不复是沈从文当年的湘西?不过,这与沈从文书中所写之湘西也是有相符之处的,特殊是《从文自传》中对湘西人的匪气有相当篇幅的描述,只是他用的不是匪气这个词,他小说很多形象也是颇有匪气,这匪气,必第4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定是因地理环境而造就的吧?只不过沈从文自己,却是异类。看完这本书,我兴起了将沈从文全部文字都看一遍的想头。网上一查,《沈从文全集》着实太贵。看来,最好的方法,是去图书馆办证借阅了。从文自传读后感(二)很喜爱沈老的文字,佩服大师运用文字的技巧,没有华丽的词藻,便能构造一个幽美的境界。想想现在的学校老是让同学读各种作文选,以期提高写作水平,其实多让同学读读这类的课外书,是特别好的。提起笔,却不知如何下笔。带着感动读了《从文自传》,读后让我的感受是感慨,让我惊异,从没想过一代文豪小时候竟然是每天逃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豪竟然是学校文凭,学校都没毕业。尽管很多的举动让我不解,让我惊诧,可是我不得不说我特别艳羡他。至少多年以后,至少当自己吹垂老时回忆童年时,那些记忆值得回味,那些过去值得留恋,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吧!不象我们,童年的记忆基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