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想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课型】:讲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名扬天下,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那么冬日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呢今日就让我们随着张岱去领略一下西湖冬季漂亮的雪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板书湖心亭看雪)二、知作者,解题1、走近作者:(学生活动) 自读课文注解①,简要了解作者。 2、解题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三、整体把握课文1.听范读,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师范读全文,生注音并初读课文)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整体翻译课文。 老师提示:重点字词释义与一词多义分辨 是 是日,更定矣(这) 是金陵人(表推断) 一 上下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有) 是日,更定矣(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上下一白(白色) 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 不复出焉(从这里) 3、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 最能体现作者形象的词语。 ② 写景的句子四、品读赏析1.作者形象:“痴”。哪里能看出“痴”? 不寻常的环境:天寒地冻 万籁俱寂(“大”、“三”、“绝”) 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晚上八点左右 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 2.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他到底要赏什么呢? 清高、孤傲、不同常人。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 虽有舟子同行却犹如不存在,“独”字不仅写出了数量,更写出了张岱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反映了作者的孤傲清高的性格。 4.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手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