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知识拓展】1、内 阁明朝初期,政治上沿袭元代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管全国大权。置左、右丞相,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不久,朱元璋鉴于丞相和中书省权力过大,便借“胡惟庸案”,废掉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汉以来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挑选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殿、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自己批阅奏章,充当顾问,但无权处理朝政。明成祖时进一步调整中央机构,正式设立内阁,内阁臣僚多至五人或七人,阁员由皇帝亲自从官僚中选拔,在皇帝指挥下协助办理政事。仁宗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开始有首辅、次辅、群辅的区别。首辅位极人臣,一切朝政归其调度。内阁渐渐成为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2、军机处 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代作为政治中枢影响最广、起作用最大的一个机构。雍正初年,清廷用兵西北,一切军政机密大事需要随时处理,于是“始设军机处于隆宗门内”。军机处最初仅是暂时性的军事机构,其后逐渐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军机大臣人数一般是三四人至七八人,由大学士和各部院尚书、侍郎中选任,属差遣官,称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私下俗称“大军机”。军机章京的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司员”或“军机司员上行走”,是大臣的属僚,俗称“小军机”。实际上,军机处不算正式衙门,而始终是临时机构。皇帝有旨,军机处随时奉诏承办,直接秉承君意。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司员根据情由的轻重缓急,或采用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百里,甚至还有六百里加急的,交兵部发出,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军机处的设置,真正实现了君权的“乾纲独揽”,标志着清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政治进 入一个新阶段。3、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 朱元璋镇压了胡惟庸的“谋反”阴谋后,开始对大臣有所猜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冤狱。胡惟庸被处死之后二十年,朱元璋又给他加了一个“联虏通倭”的罪名,为此又杀了三万多人。不久,朱元璋又残酷地杀害了蓝玉。蓝玉是明初的功臣,被害后,朱元璋命人将他的皮剥去,传示各省。17 岁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陆钟亨,建国时被封为吉安侯。封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