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考试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丁 骏《考试说明》的基本情况2008 年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既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也体现了江苏高考的新的模式,主要表现在如下两大方面:一、回答了考什么?要求如何?1、命题指导思想变了——明确了课程的三维目标;2、命题的依据有3个——课标、教学要求、参照全国大纲; 3、能力要求的变化——变实验能力为实验与探究能力; 二、回答了怎么考?1、考试内容分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2、考试时间、分值、题型、题量、内容比例变化了;3、典型题示例明确了题目的难易。 在明确了上述内容后,我们应进一步思考怎么办?一、明确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大纲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考查。特别是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故要关注课标“过程和方法”的要求中与往常要求不同的地方(即 1、2、4 点)。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1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以上 3 个方面新的要求将会是高考命题的亮点和出新之处。二、命题的依据有 3 个命题依据课标和教学要求并参照全国大纲,由于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和要求较为笼统,且知识内容的要求不再用语言阐述,而是分为两类,但是在《教学要求》中则阐述得较为祥细,因而对考试内容的把握必然要将《考试说明》与《教学要求》进行捆绑研究。1、为何要将原来的“要求与说明”改为“要求”和“说明”?一是不重复:考试说明已经明确了《教学要求》是命题的依据之一,《教学要求》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于对高考命题的限制;二是便于命题操作,与全国大纲同步。22、《考试说明》列出了114项知识内容,其中I类要求为81项,II类要求为33项;其中模块3-3中I类要求为14项,II类要求为1项,因而我市考生共涉及I类要求为67项,II类要求为32项。 这 114 项内容中有 5 处与《教学要求》存在着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