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讨论生培育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育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进展方向和国际学术讨论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沟通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讨论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三、培育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 /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猎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猎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四、培育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讨论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育,结合国际联合培育及校企联合培育等模式。采纳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育方式。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讨论生个人培育计划、指导科学讨论和学位论文。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讨论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讨论生学制为 2.5 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硕士讨论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育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鼓舞讨论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讨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