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九象网13http://.9xwang.com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洁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我最观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洁,欢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转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训练,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情愿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亲密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我宠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妙。品尝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暖和的,欢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当着缺一不行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尝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开心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丢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全部人的过失。《论语》告知我们,要本着公平和理性的态度去敬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爱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行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呢!品尝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开心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育我们欢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静。[注:你正扫瞄的文章由第一九象网http://.9xwang.com#13整理,版权归原文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