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一、毕节地区农村社会进展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从1998年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掌握”试验区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在中央、省的各级领导与各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和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进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掌握”的试验区三大主题,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历史机遇,乐观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进展,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九象网23http://.9xwang.com2022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00年的44.3:30.5:25.2转变到2022年的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2022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夫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掌握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进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进展,科技服务体系渐渐完善。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250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4508个行政村基本上配备了科技副村主任,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夫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一批批以科技为依托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相继建成。(二)农村训练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训练蓬勃进展。近年来,特殊是“普九”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期间,全区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内设施、一般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学校学校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8%以上,试验、体育器材配齐率达到95%,90%以上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22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当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区通过聘请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气。民办学校进展快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训练体系趋于完善。(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区有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241个;村卫生室4047个;全区县级以上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2、118933m2、5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1084.46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万元、5.6万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另有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乡镇一级的各个乡镇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聘请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从而构成由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掩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肯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爱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肯定的改善,各县市农村中学校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部分社区有了肯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九象网http://.9x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