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人读后感_1VIP免费

中国人读后感_1_第1页
1/5
中国人读后感_1_第2页
2/5
中国人读后感_1_第3页
3/5
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中国人读后感《中国人》这本书明显地透出想让自已的民族能够尽快自我理解以至被人理解的焦虑之心。这是一个思想家专心思索的结果,他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来剖析残酷的现实,为的是替他的国家查找更多辨护的理由。“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盼望”,这是林语堂写《中国人》的最终目的。林语堂把鲁迅眼中的“黑暗”看成了“麻烦”,这与其说是他比鲁迅更宽容,还不如说这个站在中西文化边缘上的人,在思索中国时有一个先在的心理基奠,那就是惊异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存在,且被这种巨大的存在力所折服,他不得不冷静地思索并查找这个存在的合理性。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曾屡次被侵害,而且不少时候是已经被侵害了的,如元朝与清朝的消失。然而不论怎样的转变,她照旧还是那个存在,那种共性,那些传统,那种文化,只是变得越来越大,大到超过了人们心灵所能认知的程度。这种同化一切的超然生存力使林语堂赞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叹,正是这种赞叹使他无法成为鲁迅。他既要找到这个民族常被欺辱的缘由,也要表达对这种生存连续力量的观赏;他用一种温柔而简洁的方式阐述了他的体会,他不想去证明真理,而是想让他的国人去感知真理。他认为他们能做到这点,因为这种感知力与那种同化力相比是如此地微小。在林语堂看来,当世界文明以一种快得让人来不及接受的速度向前进展时,他的国家却沉醉在文明与原始之间,所以,他困惑地说:“我有时发觉一种懒于革新的惰性,有时发觉一种颇觉傲岸的保守;保守?傲岸?究竟为什么?”他认为,中国人在对宇宙规律的把握、对人类本质的熟悉上都超过了全部其他民族,所以,我们有四大创造、有儒道哲学。我们的创造使我们有了生活力量,我们的哲学使我们的生活找到了稳定和平安感,我们以聪慧和洞察力领先跨进了人类文明的门槛,甚至“曾经是制服者”。带着这种优越感,我们从心底里蔑视全部其他生活方式和思想,乃至后来对任何挽救自己于苦难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抱着冷漠不屑的态度。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所以,当世界文明进展到肯定时期的时候,这个曾经先进的民族仍是一只脚在文明的门槛之内,而另一只脚却傲岸地留在原始状态。这种现状被西方人视为落后,这种心态被他们认作神奇,“落后而神奇”就是西方人对中国的全部印象,连自己也感叹到“多么惊奇而又古老的灵魂!多么宏大而又古老的灵魂”。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原始情结,但却又“对幸福总比对进步更感爱好”,这种冲突假如存在于另外一个才智不太发达的民族,则会酿成大祸,但中国人却创造了“祸福相依”哲学,通过转变自我内心认同的“契约”来模糊苦难与幸福的界限,结果,每个中国人都学会了陋巷之中尽堪行乐、黄连树下也好弹琴这种认地狱为天堂的生存之道。林语堂把中国人这种不以实践而以大脑、不以科学而以经学来造福人生的方法称之为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并认为它是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于是,他好像找到了中国人惰于革新的根本缘由,所以,他不无忧虑地说“中国之患在于有过多的才智”。这种才智使这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个民族看不清自己,更看不见自己以外的东西。在《中国人》中,林语堂还用了很多笔墨剖析中国人是怎样面对政治生活的,怎么样生活在经术与权术之间的。中国人把西方称为“方法”的东西叫做“术”,于是哲学成了经术,政治成了权术。这两者本应是相向的“道”,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然而人们却经常是用权术来解构经术,其结果是:娱己被当作是束己,放纵被理解为禁欲,贪欲被认为廉洁,从而导致一个缺乏制度的浩大政府和没有纪律的亿万国民的消失。中国的经术不论是儒家的“入”还是道家的“出”都是不简单的,前者更是近于残酷。但中国人所做的不是毁灭或修改经术来消解这种残酷性,而是力图使自己既不遭罪吃苦又被认作是遭罪吃苦的道德典范。这种国民心态使得“变通”一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而它的行为首当其冲是为官者,于是,权力成了以“变通”为能的权术。“克己利他”的经术经过权术一消解,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人读后感_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