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梦县梦泽高中高二语文《窦娥冤》导学案 新人教版1、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3、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预习课:反复诵读课文,借助视频选段、“文言注释”,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问题标示出来,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3、第一课时:完成预习案部分。个人独立完成。4、第二课时:完成分课时《探究案》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究。5、第三课时:完成分课时《探究案》第二部分的探究点一、二。6、第四课时:完成《探究案》剩余部分及当堂检测。小组竞赛。 【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尚有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其作品取材广泛,斗争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是“本色派”的代表人物,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二.元杂剧简介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4.《窦娥冤》剧情简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