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 [高效学习指导案]【分层学习目标】A 级:准确识记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名称,识记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目的。B 级:概述我国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 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相关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C 级: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知识框架,分析其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对外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意义。【重点学习内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问题预设】 (1)准确区分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差异。(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高效预习探究案】【预习思考选题】1.请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创办”一目回答新时期我国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其特点如何?2.阅读“学思之窗”相关知识,结合课本深圳今昔变化图幅,思考国家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其举措具有什么战略意义?3.请阅读[历史纵横]思考沿海开放地带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4.阅读教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一目,分析新中国要开发和开放浦东的原因和意义何在?【重难点合作探究】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结构图。 2.查资料、课堂讨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在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为手段,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惠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3)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4)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