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与社会 -曾志

科学与社会 -曾志_第1页
1/7
科学与社会 -曾志_第2页
2/7
科学与社会 -曾志_第3页
3/7
科学与社会 -曾志 主讲人简介 曾志,1989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5 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导师为我国著名哲学家黄楠森教授。 1997 年曾志在比利时卢文天主教大学做访问研究,1998 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访问学者。2001 年至今为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后。曾志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西哲学比较,社会与政治哲学、元伦理学、形而上学以及哲学原理。其代表性著作为四十万字的《西方哲学导论》。 内容简介 关于《科学与社会》,曾志主要谈了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怎样处理好科学和社会的关系;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会面临着科学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三个问题,在不同的时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怎样的面貌,人们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的;第四个方面,关于科学乐观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当代世界那么各国不同的政治家,不同的学者,社会各方面的人,他们所做出的平衡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的各种努力。 在第一个问题中,处理科学与社会关系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分别是科学主义的,伦理主义的,商业主义的,实用主义的观点。 第二个问题就是 20 世纪后半叶技术生活的标志及其影响,第一,植根于工业化时代的生活方式的瓦解。第二,就是技术进一步导致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简单化和复杂化,所谓简单化,就是我们越来越接受某些单一的标准;复杂化就是我们的要求越来越复杂。第三,就是传统伦理判断和伦理标准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似乎想不起来,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那么有哪一个问题引起的伦理学的争论,会像我们今天那么遇到的克隆技术的问题引起的争论这么激烈;第四,就是知识和语言的混乱,不同的人之间沟通起来呢,变得非常之困难,但是有时候,又特别容易。 第三个问题,就是科学社会关系的时代特点,我把它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古希腊,伦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科学标准呢,本来就是一个标准。第二个阶段就是文艺复兴,艺术和科学是统一的,这个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他总是试图用一种和谐和比例的原则,去探索科学和艺术。第三个阶段是 19 世纪,就是艺术和科学它是分离。第四个阶段就是20 世纪的后半叶,科学乐观主义成为一个主导的潮流,用技术来改造世界的机会似乎是无限的。 第四个问题,科学乐观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一个基础,就是功利主义;第二个就是实用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科学与社会 -曾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