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初级经济法教案目录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会计法律制度概述•会计核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01课程介绍与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培养具备经济法知识的会计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济法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完善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完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课程背景与意义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和经济法律责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中的法律问题,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经济法基础》(最新版本),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教材《经济法学》、《经济法律概论》等相关教材,以及《公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参考书目教材及参考书目02会计法律制度概述地方性会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规。会计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法律制度的作用会计法律制度的历史与发展•我国古代会计法律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设有了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西汉时期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宋代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会计核算方法已取得一定成就。•我国近现代会计法律制度: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如《会计法》、《预算法》、《决算法案》、《审计法》等。1945年和1947年,中国会计学社和上海会计师公会分别拟订了《中华民国会计法》草案和《会计师法》草案,但均未正式颁布。•我国当代会计法律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此后,我国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一系列会计法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会计法律制度。03会计核算法律制度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01020304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凭证制度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凭证制度,包括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内容。会计账簿制度会计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制度,包括账簿的设置、登记、保管等内容。会计报表制度会计报表是对日常核算的资料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反映和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