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天火之谜》 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究、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讨论和试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神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给课文分段,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究、敢于试验的精神。5、能根据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二、说教学方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进展特点,提倡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培育语感,受到熏陶使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三、说教学步骤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步来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还记得前阵子下阵雨,打雷时的情景吗?你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雷电的吗?可是古人却不知道,它成了一个谜,并且将雷电叫做天火,那么是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 检查自学情况。(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 理解词语。4、 指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5、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每段段意,让学生根据段意来分段。一、长期以来雷暴是个谜。二、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经过。三、富兰克林利用他的发现造福人类,发明了防止雷暴损害人的避雷针。【语文教学中读是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能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并设计了分层次朗读:第一层自由朗读,读准字词;第二层读通句子,;第三层让学生朗读各自喜爱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因为是自己喜爱的,学生一般也就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