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2、 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信息3、 知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在地球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重力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初步体会抽象思维、提出假说、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2、 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方面构思探究计划。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2、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3、 渗透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 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相同。都是重力加速度 g,方向竖直向下。 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为,vt=gt,vt2=2gh,会应用这些公式解自由落体的有关问题。 (二)学生目标问题过程 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 2000 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 10 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