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孙金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有哪些你知道吗?南京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一名亲切又不失威严、细腻又干练果决的“领头人”。一起来看看孙金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欢迎查阅!孙金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在今年开展的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中,针对居民反映较多的餐饮油烟扰民问题,仙林街道成立60个攻坚组,对辖区内12所高校、40个小区、105条商业街区的1636家餐饮店共1158个排口,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制定“一店一策”整治方案,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确保赢得每个店家的配合支持;充分发挥街道志愿者作用,成立10支志愿者督导队,81名志愿者分网格对所有餐饮店进行督查,确保整改见底到位;街道每周召开驻街高校餐饮油烟整治推进落实现场会,共办实事……目前,11所高校已经完成整改。后期,街道还将对净化设施运行、定期维护、油烟达标排放等情况定期巡查检查,努力用办实事的成效守护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像这样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群众一呼百应、有呼必应即呼即应的生动画面,是仙林街道基层党组织常年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我在基层街道工作,是党和人民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走群众路线,越走越有底气;为群众办事,越干越有劲头;做群众工作,越做越有力量。”孙金娣说。11年来,街道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的“四万走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作每天必须要吃的“三顿饭”,先后完成新办3所公办幼儿园、开设四点半课堂、设立老人助餐点等群众急切事,建设仙林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红旗广场、历史沿革馆等群众关心事,实施天然气置换、小区整治、家庭医生服务站等群众期盼事,开展“一家亲”千家系列活动、“劳动最光荣”就业帮扶等群众暖心事,解决了乱搭乱建13年的“老农贸市场”、295个铁皮棚拆除和被人私自抢占18年的1056个地下室综合整治等群众烦心事。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班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干部作风硬,群众就“一呼百应”。在孙金娣的带领下,仙林街道党员干部遇事不推、不躲、不让,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坚强战斗堡垒。孙金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孙金娣之前曾说,做基层工作,“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这样,即使铁石心肠,也能日久生情。”作为仙林街道的“大家长”,她把有限的精力和热情都献给了基层工作,献给了仙林街道这个大家庭。所以,当在交流过程中,节目组工作人员问到“是如何平衡‘小家’和‘大家’关系”的时候,这位看起来理智冷静、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数度哽咽。“锥子哪有两头尖,忠孝不能两全。作为街道书记我必须要工作第一,吃苦在前。实话实说,我没有办法做到平衡。”不能照顾年迈的父母、无法参与女儿的成长……在孙金娣心里,无论是对于父母还是女儿,她都心存愧疚。“每每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难受。但是组织上把仙林街道的一亩三分地交给了我,这就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孙金娣再一次提到了她的“一亩三分地”和“信任”——这是深深烙在一位基层党务工作者心里的使命和担当。孙金娣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她常说:街道的工作是“骨头顶着皮”,来不得半点虚假半点拖沓!作为一名街道干部,唯有真抓实干,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话是这么说,她也是这样带头做的。她把学习教育融入基层治理,服务群众中心工作中,大力推动街道科室优化重组,成立10个“功能型”服务办公室,与1个社区捆绑,负责1个一级网格。在她带领下,所有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全部身穿“黄马甲”佩戴党员标识,每天巡查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连续7年常态化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连万家心”的“四万走访”活动,今年结合大走访大落实,走遍辖区所有驻街单位和居民家庭,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掌握需求,跟踪提供服务,差别化帮助解决为老为小、助残助困、招工就业等方面7300多个难题。坚持打开大门,把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在所在网格内的驻街单位、小区楼栋上墙,接受监督。选聘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