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辛亥革命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预习内容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背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及社会矛盾的尖锐。2.建立:1905 年 8 月,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民报》为机关刊物。3.纲领(连连看):民族主义 “ ” 民权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生主义 “ ”4.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 政党。5.作用: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武昌起义1.导火线:保路运动2.爆发:1911 年 10 月 10 日,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 义 爆 发 。 经 过 一 夜 激 战 , 革 命 军 占 领 武 昌 , 12 日 武 汉 三 镇 全 部 光 复 。 史 称 “ ” 。3.影响:各省相应,清统治瓦解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_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措施:颁布《 》、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措施。3.性质: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 年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用: 3.局限: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5.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资产阶级共和共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思考:中国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先后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