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 2014 年高三历史 复习背诵基础知识必读 明朝(文科班)人民版第二章,公元 500-1500 年的中国说明:1)编写源自《复习通史体例详细纲目》一文精神,略有修改。2)材料主要来自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三套教材,少量来自网络。3)融合必修和选修,选修内容前面使用“*”标注,BC 层次学生根据自己能力选用。4)要点式讲述,不作详尽阐述,只有补充内容才稍微详细一点儿。(内容)五、明朝朱元璋参加元末农民起义,1368 年灭元建立明朝,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皇帝代表的统治阶级腐朽特征日益加强,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起义,1644 年被推翻。⒈ 政治。高度专制独裁。① 废丞相升六部。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皇权,专制主义空前加强。② 三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不同于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明代各省设都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合称三司。加强皇权,分权达到集权,专制主义空前加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③ 内阁。 1)形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奏章,属于顾问官性质。明成祖正式设立,后权力上升,明成化、弘治之际,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明万历朝早期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变成实际上的宰相。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2)评价。明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阁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起到了作用,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④ 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1⑤ 监察制度*。1)演变。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御史府改作御史台,由御史中丞主管监察事务。晋以后,御史“风闻奏事”的制度形成。唐初全国分为 10 个监察区,称 10 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