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劳动合同的法律地位(标准范本) [案情简介] 1995 年 1 月,某食品公司以"田某患传染性疾病,不适宜在食品行业工作'为由,提出与职工田某解除劳动合同。田某对此不服,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根据劳动合同规定享受医疗期待遇。 经查:某食品公司系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职工田某是该公司饼干车间的操作工。1993 年 10 月被该公司招录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并签订了 3 年期限的劳动合同。1994 年 12 月公司组织职工到医院进行体检,田某被查出患有乙型肝炎。公司认为,国家卫生部门明文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能从事食品行业工作。田某患有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因而决定与田某解除劳动合同。 仲裁委员会认为,职工田某在合同期内,其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根据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可根据工龄长短享受医疗期,本企业工龄不满 3 年的给予 3 个月的医疗期。'据此,公司应根据劳动合同规定履行义务,给予职工 3 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未满的情况下,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错误的。 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1)补发田某 1995 年 1 月份的病假工资;(2)给予田某 3 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田某的医疗费按规定予以报销。 [案例评析] 此案反映出有些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的性质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导致其不能正确地履行劳动合同。《劳动法》第 16 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该企业在田某患病医疗期内提出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至少错误有二: 一是企业以"田某患传染病,不适宜在食品行业工作'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属于违约行为。企业与田某经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标志着双方依法建立了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的维系是受法律保护的,它的变更、解除、终止要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约束。即企业要与田某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条件或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根据《劳动法》第 26 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企业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在不具备法定的条件,也不具备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下单方解除与田某的劳动关系是有悖于《劳动法》的。 二是在田某患病后,企业没有给予其医疗期,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既然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那么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就应该享受,规定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