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此心光明》观后感自 2025 年首演以来,由黔、浙两省话剧团携手合作,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主创,以旷世大儒王阳明修学悟道、几经生死,最终创立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传世心学的起伏人生为剧情主线的大型原创历史话剧《此心光明》获得了广泛好评。9 月 5 日晚,此剧藉 2025 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优秀舞台剧目展演之际,再次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上演。 王阳明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充满传奇。该剧采纳倒叙手法,从王阳明病危开始启幕,通过回忆,逐一选取了王阳明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人生阶段的几次特别经历,并将核心内容落实于 悟道 与 行道 两个方面。 在展现王阳明几个特定的人生阶段时,努力抉发当时社会背景的不同侧面,诸如科举摧残下的士子、庸碌无为的官员、荒唐愚昧的皇帝、跋扈恶毒的阉宦等,将王阳明的人生道路、人物命运置于此种典型的社会背景之中,通过其身体、心灵经历的重重磨难,展现他个人成长及思想进展的历程,借以表明其悟道之不易,行道之艰难。剧终之时揭示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的主题,加深了观众的思考。 《此心光明》采纳了 叙述体戏剧 样式。本剧的着力点不在于刻画惟妙惟肖的人物,而是在于探究在当是社会大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品行的影响;不在于分析某种具体现象中所展示的细枝末节的真实性,而是在于将王阳明及其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生活事件直接进行典型的概括和抽象,将最能反映人事本质的每一个侧面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高度浓缩的现实,让不同人们的生活百态显露其中。 正如宫晓东导演所说: 我们就是要打破舞台写实的传统表现手法,以 假 入手,制造 真 的场景。让观众跟着我们的剧情带进来,跳出去,让舞台时空得到更多的延展,让观众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使观众自觉地站在所处社会的立场去观察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征,同时让观众审视自我。最终使本剧在更高一级水平上消除剧本与受众间的间隔,达到真正的令人熟悉。 本剧有一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流动舞台的设置。在中央固定的圆形转台之外,配合围绕几组单个的流动舞台。固定转台与流动舞台之间在剧情上往往是形成一组组矛盾。二者的围绕旋转,恰恰外在展现了矛盾的冲突,内在象征了主人公思想的碰撞,进展及至升华,使有限的舞台获得了纵深,有强烈的舞台表现力。 此外,本剧的演员功底深厚,表演中立足于话剧,但又融合了戏曲、诗剧等元素。语言上能够在不同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