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务虚笔记》有感闲暇之余读此书,虽无波澜壮阔之感, 但却有飘渺难觅的感悟缓缓流淌于心间。以往书写读书笔记,往往是先叙述某书的梗概,再阐述我对某书的感悟。但以我的经验,那些所谓的与某书相关的感想启发,往往都是生拼硬凑出的并不是真正的感受。真正的读书体悟必定是飘渺并深化灵魂的,若不停下来及时细细感受,那些感光就像浅水中的游鱼一样飘然而去,就算停下来竭尽全力去体悟,也往往捕捉不到那转瞬即逝的感光。因此我所写的感受并不都与此书有关,但确实是由此书所引发的心灵感光。 书中在某些章节中的字里行间里都透着淡淡的乡愁,我此刻也不远万里回到家乡过春节,因此感悟颇深。我读书时曾仔细思考过为何人们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一直不得其果,直到回到老家的那一刻,在姥姥给我递来第一杯水的那一刻,答案悄然出现在我心中,那么突兀,又那么自然。在姥姥递来水的那一刻,我不假思索地几乎是出于本能得身体后仰,两手放到胸前,本能的要拒绝或者最起码客气一番,但猛然意识到这里是家,这些动作在此地看起来是那么多余,甚至滑稽。那一刻,多天的疑问迎刃而解。下一刻,我放下了胸口的手臂,身体由后仰改为前倾理直气壮的接受了这杯水,甚至说一句谢谢都显得多余,为什么?因为此地是家,给我递水的是我的亲人,在亲人面前,不需要任何粉饰。为何我们有力量去远方,因为我们有家;为何每逢佳节倍思亲,因为家中有亲人! 在远方,面对形形色色的机遇或诱惑,我们不得不带上面具,粉饰自己,用来保护自己以及把握机会,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难免会使我们心灵蒙尘,僵硬麻木,更甚者让我们逐渐迷失面具下的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除了回家,我想不到更好的还原自己的方法了,对,这是最好的还原自己的方法,没有之一。家,确是心灵的栖息地,又有哪一个另外的地方可以乘放得下一颗远归的游子之心一颗疲乏不堪的浪子之心?一颗卸下所有伪装,无力防备的赤子之心?!对的,家,是唯一的;它,无可替代。 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是为了给沾满灰尘的心一个落尘的地方,只是为了给疲乏不堪的心一个临时休憩的地方。家,是心灵的生态园。 但是,家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地方,尤其是对我这样不善应酬的人来说。每到过年,几乎一个家族的人都到一个窄小的地方生活,姑姑舅舅,表哥表妹,堂叔堂婶,各种关系纷至沓来,虽然只是临时的,但还是让我疲于应付。每每到此时,家人都会或善意地指责我礼数不周,或说我严重缺乏社会经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