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老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汇编 【篇一】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动素养教育,提倡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老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老师道德品质不仅是老师自身的行为法律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老师职业的特点是培育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老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进展。因而老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老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进展的主体。老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老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老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临时的高分。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点仅仅停留在了应试上,忽视了学生全面的进展,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教学盲点的产生。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制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制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制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制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宝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进展。 三、以身示范,情感育人。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进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老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