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组走访困难民情的日记 600字 今日,我们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 5 人按约定计划又一次一起去帮扶对象家中去走走看看。 一路上,我们议论中大都围绕着同样的话题:作为一般基层干部,投入 “同步小康”帮扶行动,能做些什么呢?说去扶贫吧,还算不上,没资金没技术没信息,似乎做不了什么;说去帮扶吧,又能帮什么呢?我们的对象大都是特困户,最实惠的帮扶莫过于经济上的资助了。说来尴尬,连自己都收入微薄,如何资助?带着完成任务和了解情况再说的心态,我们又开始了一天的走访历程。 说实话,作为一个镇机关干部。以前在报刊杂志和电视里也常常看到,干部带着资金或技术到边远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实地调查,开发项目,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每当看到这样的事迹,我内心就充满着向往和期待,希望自己也能干出一番成效出来。这次全面性的帮扶大行动,虽然也有人说是作秀,但我还是坚信,只要我们每位尽职尽责,群策群力,一定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 我们在走过一村又一寨,又来到了老困难户龙阿防家这次走访龙阿防家我也记不清是第十几次了。只记得,每次到入村时,她家是必不可少的。去年老伴重病住院无效去世,不久后婆婆和公公又因病而相继的过世,如今欠债累累,膝下还有幼小的两个儿子,因家境困难。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积极向上级反映和呼吁,并鼓舞其乐观对待临时的困境,她家是因病返贫的典型现实例子。在龙啊防家,我们驻村工作组给其带去了 210 斤救济大米和 200 远慰问金,以此表示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我们驻村干部的心意。 接下来,我们又走访特困孤寡老人户潘兴荣。当来到一栋旧式砖瓦房前,只见一位老人正在地里,借助锄头的支撑,出神地望着远处,似乎在寻找和思考什么似的。见到村干部和我们,老人就缓缓地挪着步子迎过来,我赶忙上前搀扶,而这几步路对于行动不便的他来说却有如千里之遥。据老人反映,他有 61 岁,因体弱多病,没有子女在的照料,平常都还得邻居帮忙帮忙,好心的邻居们也常常给予照顾,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与老人简单的聊聊,我们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们联系。当前,在农村像他这样的孤刮老人很普遍啊,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回来的路上,虽走着一样的路线,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们在讨论、在思索。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