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的社会象征及其寓意(社会地位)在夏商周时代,鼎多用于祭祀或典礼时盛煮鱼猪牛羊肉等食物,是专门用于祭祀或典礼的,是夏商周各级贵族的专用品;因此鼎自诞生起,便被赋于了一种特别的地位,作为礼器。鼎的社会地位来源:《史记·封禅书》说:“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又“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随上者七十余人,尤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须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又有蔡全法在《从黄帝铸鼎看我国古代鼎的起源与进展》中说“铸鼎塬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当时天地人三鼎的铸造,不仅代表着氏族群体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制造发明了冶铸新技术,而且由此而推动了社会的进展。天、地、人三鼎,即代表天神、地神、人神(祖神)。而三神之中重中之重的神是人神,亦即祖神。在古人的观念里,天神、地神代表着以自然为本的概念与认识,是自然界中人类必须依靠赖以生存之神的载体。人神,是以人为本的标志,也是对人祖地位的提升。三鼎作为祭器,是氏族社会黄帝文化时期及其以后各种社会形态变迁中,实行“政权”与“神权”并重政体的肇端时期。以鼎为祭器,使黄帝成为万诸侯(众多氏族集团)林立的氏族社会天神的代言人,地神意志的贯彻者,人神权力的执行者。黄帝由此也成为数千年王权神授观念及孝道思想的创始人。”夏禹治水时,曾铸九鼎以代表华夏九州,成为一匡诸侯、统治华夏立国的标志,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鼎开始被推到代表国家重器的位置上了,九鼎,实际上是大禹之子夏启时铸造的。侯江波在《浅析鼎由食器演变为国之重器的过程及原因》中,分析了青铜鼎从原有的食器到祭祀礼器,最终上升为国器地位。其中说“礼器是古代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贵族的专利。青铜礼器作为维护奴隶制宗法礼制社会的工具被当时的统治者神圣化了。贵族统治阶级将其在宗庙祭祀时最常用而又特别重要、特别宝贵的礼器,视为祖宗和社稷的化身。鼎就是这样的礼器。正是因为青铜鼎在国之大事中充当了最为主要的礼器,所以其被给予了神圣的意义,于是便从日用器皿中分化出来而成为国之重器。”《春秋左传》载,九鼎铸造的情况是这样的:夏朝初年,划天下为九州,设州牧。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派人先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精选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