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识字教学时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目标是 喜爱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 个,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够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可见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教材要求的识字量又大。如何教给孩子正确、快速、高效的识字方法,是小学识字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讨论识字教学,探求出教学途径,实在很有必要。为了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便根据本校一年级的情况,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了一年级学生识字现状作了调查。一年级学生人数 39 人,收回调查表 39 份。 二、调查过程 时间 20xx 年 6 月 地点城关镇小学 对象一年级学生 抽象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 实施步骤 提出问题。 了解学生。 制定调查表,分发学生,讲明要求。 收回调查表。 三、调查结果分析原因 (一)识字形式比较单一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在看图学句中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在 随课文识字 中,老师采纳 集中识字 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纳“”结合讲读课文的同时教学生字,即在 语言环境中识字 。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识字过程的阶段性特点不明显 “”“”从 笔画分析 向 部件分析 过渡较迟,有些学生所熟悉的生字也作笔画分析,学生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分析阶段,不会把生字和熟字联系起来,使得有些熟部件、熟字得不到及时巩固。如《宇宙大飞船》这一课,老师在教学生学“”习 亮 这个生字时,学生对这个生字逐笔分析,老师没有提醒学生应根据学习过的部件来记住这个字。 (三)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不强 “”音、形、义 是构成一个字的 3 个因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 音、形、”义 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老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 音、形、义 应重点出示。如第二册的《雨点》中的 落、进、觉、散、步、”跑、海、洋、跃 这些生字基本上是左右或上下结构,因此学生自己会分析。但老师在教生字时似乎不放心,对很多生字的音、形、义进行了分析。其实有的生字学生能够理解,音、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