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七星关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秸秆的综合利用关系着全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农业进展和新农村建设。本文简述了七星关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对策;七星关区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25)-01-14-1 1 七星关区秸秆资源的现状 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区耕地面积 208.24 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 65 万公顷,选用的主要品种为杂交玉米系列及部分本地品种,平均公顷产为 450 公斤,产量 21.45 万吨;水稻播种面积为 9.18 万公顷,平均亩产 450 公斤,产量 39170 吨;油菜播种面积为 4.90 万公顷,平均亩产 64 公斤,产量 4253 吨;马铃薯播种面积为 71.1 万公顷,产量 9.6 万吨。粮食总产量 54.845 万吨,秸秆资源 33.2 万吨,根茬废弃物 4.1 万吨。因此,七星关区有着丰富的秸秆资源和秸秆产量,这就为全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加速了本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步伐。 2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目前,七星关区的秸秆利用主要是直接利用,即简单粗放式的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 2.1 饲料化 本区秸秆作为饲料,主要用来养羊、喂牛、喂马。经调查,其中玉米秸秆用作饲料的量占 34%,水稻秸秆用作饲料的量占 26%。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其共同特点是质地粗糙、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但经科学合理处理。如氨化,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增加采食量和消化率,是饲养牲畜或配制全价饲料的基料,对牲畜的生长、增重和提高饲料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有良好作用。可由于经济进展水平和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七星关区的秸秆大部分仅作为粗饲料直接饲养牲畜,未进行秸秆饲料精细化。 2.2 肥料化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秸秆直接还田是目前本区的肥料化形式之一。本区 100%播种面积采纳人工收割,还田面积较少,全区约有 14.03%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17.26%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5.8%的油菜秸秆直接还田。秸秆的直接还田、焚烧或弃置田头腐烂只实现秸秆肥料化的初级方式,未进行充分的利用。 2.3 能源化 秸秆的能源化是指秸秆的气化和电化。秸秆的气化是指利用秸秆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