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三峡》(一)【原文】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越涧盘岭,宛转山半。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 东,即马尾泉也。五里,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对 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一目殆无不尽。不登此台,不悉此 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溯①溪,即瀑布上流也。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 峰下。越涧再上,得黄石岩。岩石飞突,平覆如砥②。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阁外修竹 数竿,拂群峰而上,与山花霜叶,映配峰际。鄱湖一点,正当窗牖(yǒu)。纵步溪石间, 观断崖夹壁之胜。仍饭开先③,遂别去。(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注释】①溯:追溯(逆水流而上)。②砥:磨刀石。③开先:寺名。【译文】二十三日由开先寺后的侧边小路登山。越过溪涧,盘旋于山岭,在半山腰宛转 前行。隔着山峰又看见另一瀑布,并列挂在瀑布东面的,就是马尾泉了。又走了五里路,攀 登上一座尖峰,山顶就是文殊台。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四面没有倚靠,峰顶有文殊塔。对面 的崖岩削立,高达万仞,瀑布发出轰轰的响声向下坠落,与文殊台仅仅相隔一涧,从崖巅到 崖底,一眼几乎看不完。不登临这文殊台,就不尽知这瀑布的胜景之妙。走下文殊台,沿着 山冈的西北面追溯溪流,就是瀑布的上流。一条小路忽然伸入,山环谷绕,而黄岩寺正高踞 在双剑峰下。越过溪涧再向上攀登,到达黄石岩。岩石像架在空中般突兀,平坦得如磨刀石。 黄石岩旁边有一个茅草阁一丈见方,幽静雅致脱离尘世。阁外面有很多根长竹,紧挨着众多 山峰向上生长,与山花、霜叶,辉映相配于山峰之间。远眺鄱阳湖的一点轮廓,正对着窗户。 在溪涧、岩石间漫步,观赏断崖、夹壁的种种景致。仍然在开先寺用饭,饭后告辞而去。(二)【原文】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jué)、如带、 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lánggān)、如绿沉瓜,窈然①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 溪委②也。然必至草堂③,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 华,神肤洞达④。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⑤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 灌口来”是也。(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注释】①窈(yǎo)然:幽深的样子。 ②委:江河下游。 ③草堂:杜甫寓居成都时, 曾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草堂。 ④神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