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学习同级混合运算一课是学生在已经的知识基础上和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一、教学思路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下面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运算顺序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二、问题引导: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 53 人,中午走了 24 人,下午又来了 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4、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最后达标检测和课堂检测。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 1 求现在有多少人?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达到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练习中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三、需要注意的几点: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3.老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