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引发教育形式的新变化]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 近年来,除了“扶贫工程”,又出现一个新型词汇“扶智工程”。利用互联网为平台,推动精准扶智。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互联网教学拉近长春与西藏师生间的距离 2025 年 4 月 27 日下午,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互联网+‘长白山与珠穆朗玛的对话’教育援藏活动暨长春外国语学校与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友好联谊校揭牌仪式”在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隆重进行。活动以“汉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文化、沟通、共进为信念,以互联网为桥梁和纽带,固化沟通模式,跨越空间距离,提升教育品级,促进了汉藏与校际之间更好的沟通。同时,长春外国语学校与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空中专递课堂”正式开通,并将作为一项常态化活动定期开展。“空中专递课堂”的开通将吉林省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了日喀则的课堂,为西藏的孩子打开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为进一步提升老师业务素养制造了无限可能。“空中专递课堂”的开通也增进了民族团结与汉藏融合,也为内地学校与藏区学校沟通沟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2025 年 9 月,在中国教育进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吉林省电化教育馆获得来自社会企业单位捐赠的远程同步教学云平台,平台可覆盖吉林省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市州及中、小学校和西藏日喀则市所有区县及中、小学校。依托云管理平台,吉林省及日喀则市所有中小学的老师和学生随时通过 PC 终端和移动端远程参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一个覆盖两地、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实时课程共享平台,并根据其不同需求,随时随地开展“三个课堂”应用为核心的互动课堂、网络教研、远程培训、视频会议、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等远程同步教学活动。 通过开展常态化的网络教学、教研、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互动,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联网+教育”精准援藏,此举不仅促进了吉林省和日喀则市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对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让学生在假期欢乐充电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在优先推广“教育信息化”援助西藏的同时,于 2025 年 1 月,...